继罗永浩停更得到后,papi停更分答,知识付费和大V八字不合?

6

2017年7月6日,分答的《papi的私人俱乐部》社区上线,给在媒体上安静了许久的分答刷了一波热度,毕竟大V自带流量嘛。

社区是分答最新尝试的付费产品形态,继分答的一分钟付费问答在去年五月刷屏后,分答陆续在App内尝试了几种产品形态。从专家快问、分答免费头条,再到小讲(围绕一个主题、技能的30分钟语音干货)和以一个牛人为中心的主题学习社区产品。社区产品为期几周、三个月或者半年,以社区主人的主动更新,或者选取社区内用户提问来回答为内容生产方式,更新内容图文、音频都有。

姬十三在虎嗅会员圆桌上的分享过的说法,分答在付费这条路上,做不同产品颗粒度的尝试。从快问的一分钟,到小讲的半小时,再到社区的半年或者三个月,产品的周期越来越长,对内容生产者的生产能力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到今天刚刚两月有余,社区向付费用户发布了一则停更声明。下图附上声明全文,但文内所表达的几个核心观点就是:

1.停更理由,占用过多时间,甚至影响到主业短视频的更新;

2.开办社区的初衷,运营核心粉丝;

3.社区类产品,虽然人数增加,运营成本随之上升。

继罗永浩停更得到后,papi停更分答,知识付费和大V八字不合?

继罗永浩停更得到后,papi停更分答,知识付费和大V八字不合?

继罗永浩停更得到后,papi停更分答,知识付费和大V八字不合?

继罗永浩停更得到后,papi停更分答,知识付费和大V八字不合?

为什么停更的都是大V?

得到平台上目前共有27个专栏,好几个都是第二期了,分答也开了8个社区。为什么都是公共影响力最大的,干到一半要“离婚”呢?

回顾下罗永浩停更的公开信,所罗列的理由和papi大致类似:没想到做主题性内容更新这么难,耗费时间太多,副业严重影响主业。也不好意思滥竽充数,不如就此别过。内容这钱呀,不好赚。

真的是内容的钱不好赚吗?要知道,罗永浩和papi都算得上出类拔萃的内容生产者了。前者早年创办牛博网,从写东西到说相声都不在话下,不干内容真的留了不少人一口饭吃。而papi作为北影导演系出身,在短视频领域一骑绝尘,这两年都在持续作内容更新。

不是他们能力不够,我认为理由有三:

1. 大V能力与产品内容的匹配程度

其实本质上来说,专栏和社区的形式颇有些类似,维持几个月到一年的长周期关系,先买票后享受服务,用户多半是冲着这个人来的,所以大V就尤为重要。

但有大V就够了吗?即使像罗永浩、papi这么能说都不够。

一个好的知识付费内容付费产品,在策划之初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就跟图书策划起标题一样,很大程度决定了生死。

罗永浩能说,但聊什么却是个大问题。喷喷科技圈吧,现在已经是知名创业者,不是当初砸冰箱的时候,实在不合适。聊手机工业设计吗?到底几个人对这个能听上一年?更违背了得到“学习”的整体社区氛围。咦,你是个创业者,不如聊聊创业方法论吧。听起来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创业火,跟得到的用户群也比较匹配。但在专栏发布之初,就有人评价,让一位在路上,尚未成功的创业者去讲创业方法论,罗胖有些狠了。

papi同理,短视频是娱乐消费,本就与“学习”二字相去甚远。虽然社区的主题选择不像专栏指向性那么明确,但需要给用户带去一些成长性的价值。这两个月papi社区主要更新的内容,围绕着年轻人的社交礼仪、感情关系这些实用鸡汤去走。虽然和papi视频内容类似,但从吐槽少女转向教你做人知心姐姐,气质转变有些大。缺乏一个好的内容着力点,社区主人和用户都无法持续提升满意度,继续维持难免有些鸡肋。

定位于学习的内容或社区,在运营某一方面有专长、有粉丝的大V更容易形成体系化、成长性的内容。

2. 边际效应

在两封公开信内都提到,知识付费内容的生产影响到了主业。那么忙于主业的大V为什么要来做知识付费呢?

理由有以下几种:

1)赚更多的钱;

2)借助平台的产品或运营能力,深度经营粉丝;

3)吸更多的粉丝;4.不排除极少数人,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赚钱最容易衡量,大家多多少少都在乎,就看同样一天五小时,是做知识付费赚得多?还是创业、或干其他事赚得多。

深度运营粉丝,就涉及到不同平台的不同产品,哪类产品更适合大V哪些不同的需求。社区类能更加亲密的运营粉丝,人工筛选机制,也不会像粉丝微心群一样无休止的干扰。但运营粉丝一定是要花精力的,投入心力后是否能实现明确的目的呢?

吸引粉丝这条不在顶级大V的讨论范围,更多用于素人向付费大V去转化的场景。

第四条多用于有钱有闲甚至有名气,就缺本书的人生赢家。

3.确实耗费时间精力

知识付费或内容付费产品的生产,更新频率确实很高,对大V个人和平台团队的要求和时间占用都很大。如何权衡就看上面两条了。

平台,好的公关or一次试水

而对于平台来说归结起来不过三点:选择合适的人,匹配合适的产品机制,营造足以打动其的价值。

有人的观点是,高明的平台应该从新培养大V,包装打造,这样这个生产者才能牢牢地为我平台效力。

但知识付费平台选大V,就跟电影选演员一样。想选大牌,能收割粉丝、制造公关事件、收益有保障,但大牌的档期难以协调、时间精力投入少,要求价值高。培养小V,要么在市场上没有声响,要么对平台流量、运营能力要求都很高,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点、内容、人设、平台、团队都非常重要。

”忽悠“来大V已属不易,哪知道持续下去更难。尝试一下,不达双方预期,不如好聚好散。

确实,停更对用户还是有一些影响,但不会伤经动骨。为大V买单的用户,很多是忠粉,碰到这种情况。偶像写信哭诉一下,还能怎么办?当然选择原谅他呀。

而对于平台来说,对内运营这种级别的大V对团队能力都是锻炼,及时失败也能汲取不少经验。用户端收割了不少大V粉丝体验产品,总有转化。

而舆论上,一上一下都收获了媒体上的关注和讨论,不失为有价值的公关事件。

 

本文作者@astoday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opp2.com/55000.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