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还想要去创业么

2

毕业十年,金融工作9年,互联网创业8个月,在这8个月,看到离职的小朋友说要去开个餐厅,压力太大了要去考教师证求稳定,我就只能呵呵了;面试的时候又看到创了业又想重新回到职场的。 如果你只是觉得当老板很酷,可以不受别人的约束,我只想说,当老板尤其创业早期的老板,没有强大的内外支撑,这条路,还是很难走下去。

项目结束,我自己总结了下我这8个月用人民币买来的教训。

一.产品:产品不重要,给力的销售能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句心灵鸡汤真的管用么?

销售团队会有一句鸡汤:给力的销售能把梳子卖给和尚。这种案例需求不强烈、客户不精准,带有偶然性,对销售人员依赖度高,这种鸡汤有毒。尤其在销售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

举例子,我手机里不舍得删除的KEEP,即使大半年没有运动过,也不舍得删除,因为简介的设计,贴心的真实指导,就是击中我的需求。小红书,我就是愿意看看他家文案怎么把每一个产品写的那么好玩,甚至连他家的微信公众号也要主动关注。找到通点,去解决它,让用户觉得简单、清晰、美观、好玩、流畅。

对于To B的产品,涉及会更加复杂,但原则不变,因为毕竟还是人在使用,每个人都希望产品看上去简单、快速上手。

我们在产品上很大的问题是:

1.没有技术核心,通过外包、众筹等方式获取,产品迭代依赖外部研发人员;而全部的沟通都需要通过创始人与外部沟通,这为以后的经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2.产品种类繁多:由于实际控制人产品控,喜欢尝试各种新的东西,从各种渠道采购不同的产品,产品种类繁多,繁杂的内容和各种bug,也给内部人员学习、消化带来了困难。这也造成销售人员一入门,有可能面临各种行业的知识,无法快速学习和成长。

3.运营团队和技术团队脱节,客户问题反馈周期较长,造成运营人员挫败感较强,6月开始核心运营人员开始坚定提出离职。

4.缺乏市场调研,产品创新不足(竞品已拿到B轮),对资源过于乐观,技术人员能力较差,产品更新较慢,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没有办法获得融资,但加速了现金流的消耗。

二.资金:现在聪明的人都是用投资人的钱,谁还傻瓜,自己投钱?

这两年国家倡导的万众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各路投资机构非常多,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挺浮躁,也确实有你讲了个故事,就能拿到钱。但这是2014年、2015年,2015年下半年,进入所谓的资本寒冬,投资人也已经被洗礼了一轮,没那么好骗了,第三方调查也更加有方法。而且说实在的,即使你能骗到天使轮,没有好的产品、好的运营数据,好的团队,也支撑不了到下一轮融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傻子,不会有人一直赔钱做生意。

作为创业者,如果自己口袋钱捂着,只用投资人的钱,没有对资金的敬畏、财务意识,为股东和员工负责任的心,这条路走不远。

在最后清算的时候,我说如果自己有机会做老大,一定一开始什么都要二手的。我们人员加入购置的新电脑,不过几个月,就贬值只有3折了。

三.团队:初创公司到底需要怎样的团队?

我加入团队的时候,员工只是几个大专生。当时我的感觉确实交流起来很不顺畅,可能有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沟通也很有问题。所以第一步优化团队。也因为我和创始人良好的学历背景和工作背景吸引了一些优秀的人员加入,到5-6月的时候,运营、文案、设计人员已经磨合得比较好。但最重要,也最有可能带来营收的销售团队却一直处于换人、招人,没有业绩的情况。这个问题也未得到很好的正视。

这个过程有几点非常值得反思:

1.缺乏战略角度对人才的规划和实际业务的契合度考虑。过程中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是在本来销售人员业绩转化较慢的情况下,未及时辅导和提升业务、产品的简化和优化,未加大销售人员的招募、培养,而是又增加了代运营业务,这块业务回款较慢,客户要求高,对运营团队人员的要求更高,不得不招募更优秀的成员,无形也增大了现金流的消耗。当5月创始人很着急要招募UI、美工的时候,我已经挺抵触的,因为当时资金已经吃紧,我已经在预警,最后只招募了UI,其实她大部分工作都是美工的工作;5月正好有一个面试的市场人员,毕业名校,要价较低,但我考虑到不能充分利用,但和创始人讨论这个面试的人时候,他还是心动要了,结果却是这个人做事主动性比较差、时间管理较差,反倒给我工作造成了负担,也确实没有太多价值。 在人员招募的节奏上,应该更以业务为目标,合理配置人员。

2.缺乏团队管理经验和狼性文化

产品和销售都是因为创始人自己用业务时间玩了1年,运营和销售都是最懂。但是未输出过销售、运营比较体系的东西,也未给新入职的员工带来系统的培训,加上产品的复杂、行业涉及广,给所有成员学习带来了困难。创始人个人销售能力较强,但是仅限于客户通过各种渠道有意向的情况,如何找客户?找资源?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有危机和实际行动去寻找。

我记得刚加入团队不久的时候,我基本都是最后一个下班,家属问我:你们不是创业团队,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早下班。曾经有销售主管离职的时候表达过这个事情,说师妹也在创业团队,领导和团队一起加班到凌晨。如果团队核心成员都每天着急回家,怎么可能让你的员工卖力干活?更何况我们的运营或者销售因为一开始的产品缺陷。

3.初创团队,最好不要超过10个人。一个普遍的认知,当你的团队还没有引入投资,团队人数不宜超过10人,我们最多的时候14人,当然这个过程因为初创团队,本身离职率较大,以及我们业务的复杂性,增加了运营团队人员。人员的增加也需要增加固定资产、人工,这些都应该进行及早的预警和优化。

四.其他值得思考的地方

1.你的初心:因为什么原因而创业?

一开始我对投资项目评估过于乐观: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因为熟人、因为三次邀请,因为自身职业生涯的瓶颈急于跳出,而忽略了对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的认真评估,包括项目本身所处的行业周期。从事的是2013年就开始火的项目,而我们2016年才开始全职做,当时同行已经有2家出色的对手,一家新三板上市,一家拿到B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变化、社交产品变化的周期等因素。

2.合伙人的选择你以为是你认识多年的朋友就一定是一个好拍档么?

我自己以前做尽职调查,在金融机构给企业贷款,非常重视实际控制人的各方面信息。我疏忽了一点,我合伙人连续创业四次,都没有成功,我只看重他创业的背景丰富,可以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但却缺乏思考,为什么他会连续失败四次?

3.你以为自己是名校出身,拥有近10年的工作经验就能管理好一家公司?

这8个月,我是出纳也是财务,是行政也是HR,负责运营也要问销售,做产品经理也要做财务顾问,见黄牛也见投资人。

你以为的资源,当你的身份变化后,就变得没那么深厚;你以为的机会,早就是红海。

这8个月,深刻理解了在中国现阶段创业,创业者真的要各方面无短板,而且还要有几个长处。创业考验的因素特别多,确实非常不易。如何选择好的方向?拥有好的产品、好的团队?是否有持续的资金帮你度过困难或者给你试错的机会?自己离企业家精神还有一段距离,也因为这段历程,让自己看到的短板。

4.大梦想和小切口?

看到一句话:“创业就是要有大的梦想,但是要找一个小的切入口,先进去,有现金流,让公司活下来,之后想新的模式,这个过程中就要坚持”,我非常认同,我们整个过程就是非常散,不聚焦,缺乏对资金的敬畏。

5.到底要不要创业?

这8个月几乎每天九点回家吃饭,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很多很多,有时甚至觉得是可爱的孩子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不愿周末加班,但明白如果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尴尬早晚来得更猛烈。

这8个月,收获了站在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问题,预判危机,也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我还是会怀念在地铁听各种微课的时光,自己一个人周末挣扎去加班的时光,因为经历所以更加从容。虽然项目结束,也会遭遇各种所谓的中年危机,但整体上内心是不恐惧的,无论下一阶段做什么,这一段也绝对是非常珍贵的经验。

20岁的时候,会因为失败,把自己封闭一段时间,消化后再和人聊;而我最近除了资产清算,还在不停和人约见面,还任性地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大概也是因为时间积累的力量。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全文非常认同,分享一段话“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得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

愿你顺势而为。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易范儿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dibu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opp2.com/28194.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