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6

打开手机,数一数有多少 App 右上角有红色圆形数字?它们有没有干扰到你的日常生活?你会不会因此感到厌烦?)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将带你认识自带「暗黑模式」光环的推送通知,并通过几个案例一起来侃侃未来的发展

你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噩梦?梦里,你在许多红色圆形通知数字形成的海洋里溺水而亡……

我曾经就梦过这样的场景,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什么是推送通知?它们算不算一种暗黑模式?这篇文章,会向你们介绍「伪推送通知」现象,并分享对未来设计模式的一点思考。

推送通知是什么

顾名思义,推送通知,是应用程序不处于前台运转时,通过各种方式向用户传达信息的一类提示。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推送通知倒是发生了不少小的变化。

首先,无论大事小事,App 都乐此不彼地推送给用户。手机上收到的推送,不再只有电话和短信,还有游戏进展、微博更新、甚至敦促你完成每日行走 10000 步的任务提醒。可想而知,这些推送真的是自动找上门来的。

其次,推送通知以更多样的方式呈现。有 App 图标右上角未读数字提示的,有手机屏幕顶端弹出文字提示的,也有特殊铃声提示的,当然还有智能语音助理提示的。

通过不同方式,推送通知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不时地干扰我们的注意力。

干扰注意力对用户来说,肯定是没什么好处的。但对开发者来说,这却是其制胜法宝。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对开发者和用户体验设计师而言,推送通知算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为它的存在,可以给人造成心理压力。用户可能会因为强迫症而去点开它。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图标右上角的红色圆形数字,就抑制不住内心想要点击它的冲动。我们即便知道点开后不会有什么惊喜,但就是手贱要去点。

以前的推送通知,都是告知我们需要的信息。但各类开发者拼命地想要用户参与交互,把推送通知硬生生地打磨成了「过街老鼠」——操控欲极强、破坏性极大的暗黑模式?

推送中的暗黑模式

暗黑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设计技巧,通过它欺骗或促使用户参与交互,而这一切并非用户的主动行为。

暗黑模式最早出现于网页端,很多二三流网站都有弹出小窗口。通过小手段引诱用户点击,并将用户指引到其它不相关的站点,从而达到其目的。

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图片来源:malwaretips.com

如今的暗黑模式更为泛滥,也更复杂。很多站点都利用了看似无大碍的方式(浏览网页时弹出的叠层「订阅」小窗口),来吸引用户输入邮箱地址订阅。

但这还是招到了用户的嫌弃,毕竟用户并没有主动让这些暗黑模式出现。尽管有这个问题,不少公司仍觉得这种间歇性低端恼人模式值得采纳,毕竟大家都想获取更多用户。

还真有不少用户明白并接受这种说法。但若像广告一样,如果有更多创意元素,说不定用户容忍度会更高呢。

暗黑模式推送通知示例

很多我们每天使用的站点,都在利用我们的心理弱点——我们害怕失去东西。所以,他们通过伪推送通知来推广营销信息,或者实在没有可推送的内容时就出来刷个存在感,让用户记得它,并引诱用户使用其产品。

LinkedIn

登陆 LinkedIn 主页,你会看到如下的导航栏:

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欸,我有 7 条通知!(但…重新激活高级账号?我好像从来都不是高级账号——又是暗黑模式,拿我对失去的恐惧来做文章)」

但当我点击查看通知后,内容完全没有关联性。那点开这个伪推送通知后有什么呢:

  • 其它联系人个人信息更新的提示;
  • 升级高级账号邀请,从而看到有谁看过我的资料;
  • 浏览工作推广。

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LinkedIn 的伪推送通知

作为 LinkedIn 用户,我发现如果没有新的消息或建立联系邀请时,通知栏中总有「披着羊皮的广告」。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在他们网站上多花点时间,在不同的页面来回跳转,完成更多的交互。

Facebook

说到 Facebook,我们如今接触的不少推送的专利权都可能是它家的。过去这几年,Facebook 也学会用伪推送通知来吸引用户了。

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Facebook 通知面板:这些通知都算不上通知

Facebook 怎么玩的呢?它设计的通知和你使用的服务有关。如果你刷新页面没有真实的通知提示(评论、点赞等),它肯定会通过推送通知形式向你推荐其它内容。比如,推荐你回顾你在 Facebook 的点点滴滴,告诉你连续活跃了多少天,或者向你展示你个人页面的访问量。

Twitter

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在 Twitter 上,如果你自己没有通知,系统会给你展示其它人的通知。

Twitter 采用的也是类似的策略,其目的再简单不过了——它不想让通知栏变得孤单寂寞。

系统没有内容与用户交互的话,就只好找其它用户的交互信息来卖乖了。上图 Twitter 示例中,它告诉我所关注的账号其动态(现在的推送都升级到 2.0 了吗?)

Twitter 把这类通知也推送到了手机的通知栏,让你与 App 多多交互。

不惜一切成本增加日/月活跃用户

LinkedIn,Facebook 和 Twitter 案例只是三个显著的典例。实际上,这种手段已经在各行各业的站点慢慢铺开。

使用这类推送的站点,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推送是基于用户角度还是自我角度?如果是基于自我角度,那有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兴趣和需求?

很多网站的广告收入靠的是点击量。有了推送,轻轻松松地就能「强迫」用户帮忙解决点击量和收入问题。

老实说,这种手段的确凑效。有时候,我们作为用户,虽然意识到被操控了,仍然还去点击。

从商业大环境来看,看似所有竞争者都在这么做。别人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时候,如果你再坚持所谓的原则,拒绝使用这么有效的手段的话,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手段是否真的有效,还取决于用户态度的转变

作为用户,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体验过推送疲劳。个人来讲,这种「侵略型」推送让我有放弃或者少用其服务的想法(但遗憾的是,让我不用 Facebook,臣妾好像做不到啊)。

随着用户学会去鉴别并回避伪推送通知(正如回避广告),现在的推送也钓不到那么多用户了。换句话讲,它在用户行为号召方面也没以前有效了。

而且,如果用户对待推送的态度更加严谨的话,其作为暗黑模式的发展之路必将受阻,而且还会影响用户对其品牌的理解和认可。

这样来看,从另一个层面我们又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谁的推送能做到简洁大方、没有套路、而且透明度高的话,说不定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推送通知:科技与生活的平衡

以前,我们总是讨论工作生活二者之间的平衡。现在,可以说说科技与生活的平衡关系了。

推送通知这种暗黑模式的出现,它让我们思考: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每天被各种不知廉耻的服务方提供的大量信息「轰炸」,我们到底该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所谓的智能科技。

科技使我们彼此之间连通,提高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生活质量。但推送的出现,也能证明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又回到了一个问题:我们身处 21 世纪,整个社会如此发达,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我们真的要关注彼此连通的价值?在社交关系领域,我们到底希望科技能解决什么问题?

而在不断探索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去了解如何享受新型连通性所带来的好处。

未来会怎样

推送的暗黑模式:被 App 小红点淹没的你正被套路……

毋庸置疑的是,科技公司也注意到了科技与生活的平衡问题,近几年这个话题越来越凸显。也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Facebook 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通过未知的方式彻底舍弃伪推送通知。

不久的将来,我相信 Facebook 可以通过机器学习了解用户对推送的需求和喜好。有了这些信息的输入,系统可以自动向我推送个性化的内容。

比如,如果其算法分析出我经常清除或忽略「去到新的城市」的相关推送,以后其迭代出的产品,也许就不会再向我推送这类信息了,或者也许是其它类型的信息了。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目前,伪推送通知还不够「智能」,至少我可以毫不费力地鉴别真假。但随着机器学习的进步,这些信息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以至于我们不能轻易识破它。

作为用户,我们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并能够随时迎接和发起挑战。作为设计师和开发者,我们必须要去探索真正尊重用户的体验。毕竟,用户是有鉴别力的,有底线的,同时也有人格尊严的,别把用户当做换取点击量的廉价工具。

 

 

本文作者@Andrew Wilshere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扫一扫 微信咨询

联系我们 青瓜传媒 服务项目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文经授权 由青瓜传媒发布,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opp2.com/60177.html

《免责声明》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广告投放 找客户 找服务 蘑菇跨境
企业微信
运营大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