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懂共享充电宝?这是大佬们在押宝5G时代!
背景
在清明前后迅速完成融资,其中来电科技融资2000万美元,街电科技融资近一个亿,而小电融资几千万人民币,入局者包括独角兽捕手朱啸虎,天使投资明星王刚,创投界王者IDG等等。实际上共享充电宝早已有企业布局,比如老牌电源厂家品胜,也不仅仅在国内,韩国一家名为happyspot也进入了充电宝租赁的市场,香港的7-11和 ECrent也推出了充电宝租赁的业务。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表示看不懂这样的投资,原因有几点:
1、随着电池容量加大、快充模式推广以及无线充电的来临,使用频率是否会快速下降?
2、使用数量是否能够达到高频和高数量?是真正的刚需还是伪刚需?
3、门槛这么低,怎么赚钱?共享单车都拼了这么久了,远远超过朱啸虎当时说的3个月结束战斗,到现在结束战斗还遥遥无期。
正如吃瓜群众担心共享单车的模式一样,现在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担心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看看共享充电宝,或许你有不一样的收获。(关于共享单车的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欢迎查阅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
共享充电宝能盈利吗?
吃瓜群众对于共享充电宝是否能盈利,是否是刚需的讨论从这种模式出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如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人仍然不看好一样。
首先,理论上共享充电宝肯定是能盈利的,我们做一个理论上的模型:
大部分的共享充电宝都有一个机柜,然后里面放了一些充电宝。根据目前的一些报道,我们假设一台机柜可以放20个充电宝,每个机柜成本2600元,每个充电宝成本70元。(这肯定是高估的,只是为了计算理思路用)。所以一个网点的成本是2600+70*20=4000元。
如果说每个充电宝每天的使用时间是4个小时,按照第一个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1元计算,单个充电宝每天的流水是3元,那么这个网点一天的流水就是60元。不考虑损坏和维修的成本,那么一个点的回收期是4000/60=66.7天,也就是说,2个月多一点就能回本了。如果使用率上升,比如每天每个充电宝流水到了6元,那么回收期就仅仅1个多月。
当然,现实当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推广成本,维护成本,充电成本、使用率等等,不过,理论上一旦圈地完成后,这种模式无论如何都是能挣钱的,更何况还有后续其他的赚钱模式,比如广告等等。
而且这种模式理论上比共享单车更加出色:盗损率很低,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高。什么意思呢?
共享单车由于是无桩模式,如果你骑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不骑了,单车就放在这个偏远的地方。这时候边上有个社会青年直接把单车拎起来扔到河里,甚至扔到火堆里,这个时候是找不到人赔的。
但共享充电宝不一样,你要用就要扫码,然后你的个人信息实际上是被读取了的,如果发生了损坏或丢失,对不起,押金100元你逃不了。因为是有桩模式,而且这些“桩”一般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被损坏的概率就会很小。
而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高怎么说呢?你损坏了一辆共享单车,比如摩拜,押金299元,但摩拜的车子号称成本3000元到6000元,这个时候来定损了,车子贵同样的损失定损肯定也贵,299元被扣,你就跟他白白了,然后去找其他单车。如果摩拜的车子真的这么值钱,那么摩拜亏死了,一辆车3000元成本,被弄坏了维修成本1000元,只能收回299的押金。
但共享充电宝不一样,充电宝这玩意批量生产后,根据网友的回答,质量好的成本大概是60元左右,质量一般的大概在35元左右。我们按照70元来算吧,这样大家没意见。押金100,成本70,你把充电宝丢了或者损坏了,实际上厂家更高兴,因为成本70,你要赔100,厂家相当于用100块钱把充电宝卖给你了,毛利超过40%,我是厂家都巴不得你弄坏弄丢了。
以上都是理论,那么实际呢?
来电科技关于盈利有过一些描述,我们来看看铅笔道的报道:
来电科技现在有两种主流的机柜,一种40门的,一种12门的,也就是说,一种能放40个充电宝,一种12个。来电科技号称当前在全国有1600多个充电站,平均每天发生租赁次数25000余次,累计用户数量200多万,月流水1300万元。
根据这个描述我们计算:
月流水1300万左右,按照一个月30天来计算,每天的流水是43.33万,为计算方便,少算点,假设为42万。
按照描述,每天租赁次数大约是2.5万次,则每天实际每次租赁产生的消费额度为:45/2.5=16.8元!
看到这里,聪明人都看出来了,来电科技租赁一次每天封顶10元(一天被租借11个小时才能达到),所以,要么是数据有问题,要么是报道有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很高的押金扣押加上每次租借后都用了好几天,当然,这种纯属猜测,没有官方数据之前,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敢对来电科技妄加猜测。
而根据36Kr的报道,来电科技每次租赁的使用时长大约是3小时左右,按照铅笔道报道日租赁2.5万次,假设按照每次4小时来计算(第一个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1元,则每次租赁约3元的收益),来电科技的月流水为:2.5*3*30=225万元,远低于报道中的1300万元。
我们不管新闻稿的数据,因为这里面的水分到底怎么来的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并不清楚,权当笔误或者口误。读者要计算盈利模式,就参考我们在之前的理论计算即可。新闻报道是有误的!
投资人为什么要投?
朱啸虎、王刚以及诸如IDG一类的投资机构大力投入的项目,吃瓜群众一定不要简单的认为资本都是傻子,认为他们人傻钱多,实际上,这些都是人精,而且是精成妖的那种,简称人妖,开个玩笑!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经过慎重的分析,给大家理一下思路,为什么投资人要投?
1、回收期快
比起共享单车的回收期,共享充电宝回收期理论上会更快,这点我们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看前面的分析。关于共享单车的回收期理论计算,大家可以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公众号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
理想情况下,简单的对比就是:
共享单车一辆成本假设为250元(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每天5次的骑行率,每次按1元计算,回收期为250/5=50天。
而共享充电宝一个成本假设为70元,每个每天假设租赁1次,每次4小时,收费3元,回收期为70/3=23.3天。
孰优孰劣可想而知。虽然共享单车骑行率高,用的人数多,但回本慢啊!如果成本250的共享单车,要达到20天多一点的回收期,那么每天的骑行率要达到11次左右,而1000元的共享单车要达到20天左右的回收期,每天每辆车就要有50次的骑行率,这个,基本上很难。
以上仅为理想模型,实际上的回收期肯定都高于这个理论值。考虑到共享单车的盗损率高,押金与物品比率低等特点,实际上回收期的差距比理论计算更大。
2、押金沉淀率高
根据36Kr的报道,共享充电宝的押金沉淀率大概在20%左右,这个沉淀率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知道计算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是天,还是月?还是年?,沉淀是指暂时不用,还是因为损坏或者丢失而沉淀?这个暂时还需要深入去了解,我们按年来计算,沉淀率按每年不会归还的数据来计算。
假设某厂家总共投放了100万个充电宝,每年充电宝押金沉淀20%,也就是说,每年押金会被扣:100*0.2*100=2000万元。如果每年都有这么多,实际上这个沉淀的押金就相当于是罚没的押金,那么扣除充电宝成本,每年押金沉淀的毛利为600万元。如果投放量达到了1000万个,3000万个呢?每年这笔收入是比较稳定的,而且还有利息的收入。当然,由于人口限制,一个国家的投放量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饱和,但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扩张,比如扩张到印度。
3、大数据生意
关于大数据的生意,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再多说,感兴趣的人可以加入公众号看历史文章中的两篇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以及《新零售,吹响阿里巴巴向腾讯和京东宣战的号角!》,这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大数据生意的描述。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之后几年的巨头之争胜败很大程度上在于大数据的争夺。有了大数据做平台会事半功倍,这在人口红利下降的年代尤其重要。
4、支付场景
线下高频的支付场景目前已经是支付单位的必争之地,而以共享单车来看,微信的小程序线下支付场景的应用,使得微信支付和共享单车实现了双赢。小程序的野心很大,蚕食线下O2O的场景成为其主要的目标。
而支付宝也不甘示弱,绑定支付宝支付的同时,根据芝麻信用分,还可以免押金。阿里巴巴做的是好几门生意:支付、大数据以及征信。
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已经看到了支付巨头的身影,比如捆绑芝麻信用免押金的模式,比如微信支付的模式等等。
可以预见的将来是,如果充电宝租赁成了气候,至少阿里和腾讯会大举介入买单,因为背后的支付场景和相关业务的拓展实在是太诱人了,尤其是阿里,新零售的布局下面怎么能少了共享充电模式呢?
5、押宝5G时代
吃瓜群众想到的诸如“电池扩容”、“超级电池”、“无线充电”等情况,投资人没想到吗?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只能自卖自夸的说,各位需要多看看小商帮的文章,对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包括投资者的思路会有更多的了解。
众所周知,随着技术进步和标准制定的最后敲定,5G时代在2019年-2020年即将到来。
5G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大流量!
5G的最关键应用是什么?是物联网!
最早我们用手机的时候是没有智能机的,待机之王当时是飞利浦,一个手机待机一个月是正常的事情,这在我们智能手机时代是很难想象的。
智能手机出炉后,1000mAh简直弱爆了,现在中高端的机器都是4000mAh以上了,3000mAh都不到的那就直接被淘汰。但是,现在还是在4G时代,大部分的场景之下大家对于流量还是很珍惜的,用4G看视频的很少,顶多就是短视频,大部分还是用Wifi。所以,4G时代图文+短视频就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但5G来了之后呢?下载速度迅速上升的同时,流量包和价格肯定会降下来。比如,假设现在一个每月5G的流量套餐价格是50元,那么到时候可能是每月50G的套餐价格是50元,甚至流量更高。5G时代,高清晰的视频通话,视频聊天,视频观看等等将会大幅增加。
所以,5G时代的优势就是流量!而流量的大量应用,对于电池的损耗将会更大。我们假设现在有厂家生产了一个很牛的电池,比如说是石墨烯的电池,用在4G时代的手机上,可以待机一个月,很牛了吧。
可是到了5G,所有的端点都是以高清视频为主的富媒体,大部分的应用都是高清视频为主,包括手机游戏,由于带宽原因,清晰度可以大幅提升。这种场景之下,4G时代1个月待机的电池,到了5G可能也就几天而已,甚至又变成了1,2天,所以,手机电池扩容在5G时代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不够用!
所以,充电宝的租赁实际上是各个投资机构在抢夺5G时代的一个入口。如果布局成功,并且成为了行业前3名的企业,那么广告、应用、视频等等的入口很有可能都会出来。5G时代的“今日头条”、“阿里巴巴”、“应用商店”、“陌陌”就很可能在这种模式下诞生。
如果你带着手机,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消费都不用担心电量的问题,你是不是会感觉很爽?尤其在5G时代,每天在外面看视频,玩视频电话,搞视频社交,打高清网络游戏而不用担心流量和电池的问题,痛点是不是被抓到了?
5G时代,万物互联,不仅仅手机需要充电,你戴上了AR/VR眼镜到处逛也需要充电,你的可穿戴设备也需要充电。在5G的物联网时代,你出行时会有一堆需要电源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快没有电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用手机或者一些可穿戴设备直接LBS一下附近的充电宝,然后直接带走,充完在一个饭店里吃饭时就还了(或者不带走直接无线充电),你是不是觉得很爽?
看到这里,你觉得投资者是傻子吗?还没完!电池厂家会革掉自己的命吗?
我们先不考虑现在很多手机电池是没法拆卸的,我们考虑可以拆卸的情况。
一般你买一个手机,考虑到每个电池只能用1天,很多人都会买2块,甚至更多的电池备用。那么对于电池厂家而言,我推一个4000mAh的电池,假设每个购买的人都买了2块,总共100人买了,那么他就卖了200块电池。
但如果你的电池技术进步了,推出了8000mAh的电池,这个时候购买电池的人同时购买2块的概率就会下降,比如说每个人平均买了1.5块电池,那么电池厂总共就卖了150块电池。为了能够跟之前200块电池的销售额相等甚至更多,每块电池的售价就要高1.33倍。而如果你的电池到了能够用1个月的待机呢?你还要买2块电池吗?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再买的。那么你的电池价格就要是原来的2倍。由于充电次数减少,电池的损耗也相应减少,实际上电池厂为了维持原有的利润,就必须把价格再度提高。消费者是否买单就存疑了。
如果还不明白,我们举个极端的情况是,电池厂的电池可以用100年,那么每个购买电池的人购买一次就够了,不用再购买第二次,电池厂要不要活了?
那么现在很多厂家把电池内嵌,不让你拆卸,不让买了怎么办?
别急,电池厂考虑的很周到,替代的东西是充电宝。同样的,如果电池容量很大,充电宝的市场就会下降。
电池厂家都精着呢,都会根据带宽的情况推出适当的电池,而即便有最尖端的电池,比如能用1年的电池,他也会把技术贬值一下,变成1个月,然后到了5G时代待机又变成了1,2天。
如果真的有了100年的电池,不仅电池厂家自己在未来没有了回头客,而且也会把全行业给打击死了,会成为公敌。所以,在电池厂家没有更好的商业模式之前,轻易不会推出太超前的电池。
说的这么好,没问题吗?
大家看到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把共享充电宝说的这么好,可是这种模式就没有问题吗?
我们认为是有的,而且问题还不少。其中有明面的问题,也有灰色的问题,别人不当坏人,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来当。
1、使用量和频率的问题
这个是明面上的问题。还是以来电科技为例,没办法,谁让他出镜率高,数据多呢!
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年,到2016年累计铺设1600多台机柜(假设40台的机柜和12台的机柜各一半,那么总共的充电宝投放量为:32000+9600=41600台),用户超过200万,平均每天租借2.5万多次(如果按照以上的台数计算,每天的租借比率为60%,优化的方式是减少大机柜,增加小机柜),每次租借时长超过3小时。30多人的团队在2015年8月份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这个成绩很牛!
但是,同样成立于2014年的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总共投入车辆均已高达数百万辆,月度活跃用户都超过了300万人,2017年两家准备投入超过2000万辆。
简单估算一下,共享单车的使用人数,频率都远远高于同期成立的共享充电宝。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天花板明显,使用频次低呢?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首先,共享充电宝的推广之前并没有资本的加持,基本上都是各家公司自己在推,没有太多人关注。大家回想一下小黄车ofo当年在校园里推广的时候,戴威认为未来只要能够做一部分校园的市场就可以了,完全没有现在这种规模的设想。投资人进来之后,共享单车一夜成名,使用量大幅增加。所以,共享充电宝也有一个投资人加持后的加速期,虽然并不一定有共享单车这样的高频刚需,但使用量和频率会增加是肯定的;
其次,当前企业自主布局的数量太小,覆盖面窄,在资本的加速度之下,全国推广的进度将会大幅度加快,布局数量带来的使用数量的增加也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我们在上文说过,共享充电宝志在长远,5G入口的投资布局是真正的长久目标。在物联网时代,不仅手机,你身上一切的可穿戴设备都需要电源,甚至包括电动车等设备。在未来共享充电宝抢占了充电场景的资源之后,你把新能源车停在边上,直接可以用充电柜无线充电了!5G时代的共享充电模式充满了想象,商家们不仅仅在做共享充电宝的生意,更重要的是抢占了一个重量级的5G入口。
2、对手机的损害
说了很多伟光正,说说阴暗面。
一般来说,充电宝在充电时对手机并没有太大的损害。但是,劣质的充电宝除外。
这些劣质的充电宝电压并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手机出现各种故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爆炸事件。
如果这样的厂商进入了充电宝租赁的市场,会对市场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我们在上面分析过充电宝押金的沉淀率问题,目前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押金沉淀率约为20%左右。
但如果一些厂家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润空间,故意用相对质量较差的充电宝会怎么样呢?
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公司铺设了1000万个充电宝,然后每个使用押金100元。一开始运营1,2年一切没有问题,押金沉淀率在正常的范围内。
回本后,该公司老板逐步更换了一批成本低的劣质充电宝。结果,用户使用时发生大量损坏事件。
押金沉淀率一下到了50%甚至更高!
假设一个劣质充电宝的成本35元,押金一个100元,500万个被沉淀的押金额度将会是50000万元,而厂家的成本仅17500万元,哪怕放弃全部1000万个,成本也就是35000万元,厂家净赚15000万元!
如果投放量达到了5000万个,在暴利的驱使下,有没有人会这么干呢?
所以,做充电宝租赁的公司,必须要有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充电宝,这种行业准入以及随时的抽查,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
3、盗窃数据
部分充电宝会盗窃手机的数据!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央视曾经曝光过有充电宝一边给你手机充电,一边会盗取你的手机信息。拷贝的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1,2个小时,而拷贝的数据,包括用户的照片、视频,甚至是短信所有记录。当然如果手机中有存储公司所用的文稿文件,也会被一并拷贝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可以变身成为监听设备。通过改装充电宝内部构造增加GPS以及通话模块后,就可实现监听并且定位地理位置等功能。此类充电宝内置SIM卡,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指令等方式激活即可开始监听和定位。
更有甚至,有的充电宝内置Wifi,一旦连上无线后,直接通过无线就把你的数据和各种信息发送给后台了。你在充电的时候,你的私密照和私密视频、聊天记录正在后台被某些人“欣赏”,或者你充完电还上后,对方把充电宝中的“硬盘”拿出来换个新的,而“硬盘”则被拷贝出来欣赏,你还要交钱给他们欣赏。
你能保证现在的所有充电宝租赁厂家没有放入这些“黑科技”?
结语
共享充电宝业务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业务,其意义超过了共享单车,在5G技术和标准存在变数,应用缺乏场景的时候,共享充电宝作为一个入口切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各大顶尖投资者志存高远,布局精准且具有前瞻性。
虽然共享充电宝领域还存在各种变数以及可能的“灰色”地带,但相信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强,法律的完善,共享充电宝(共享无线充电)一定会变成一种便民,放心,高频的业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大消费场景,将成为大投资集团和大公司的必争之地。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