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我感觉小红书越来越火了,是火出圈的那种,很多品牌说到“种草”,第一反应都是去小红书。
其实我挺早就在用小红书,记得怀孕的时候,我每天刷小红书学习各种母婴知识,一刷就是两三个小时,不停地往下滑,忙着点赞收藏。当时我觉得,小红书是个非常方便的分享生活方式的平台,在这里,好像谁可以搜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学到一些小 tips。
去年,我决定把小红书账号重新拾起来,到现在发布了一些内容看起来数据不错,我觉得自己对小红书越来越有感觉了,中间也和品牌的朋友讨论过很多次,比如:什么样的内容放在小红书上能跑出来?换作是品牌营销,怎么投小红书效果更好?
然后我们就发现,这当中有个非常尴尬的两极分化情况:有的品牌虽然预算不多,但九成的种草笔记都能获几百上千赞,还能带来进店转化;有的品牌花大价钱海投了一堆达人,并不能保证篇篇出爆款,还带不动货……
而小红书从 2013 年成立至今,现在月活用户数已达 2.6 亿,这 10 年当中,它本身商业化动作不少,我观察下来,心里一直有些问题想当面问问小红书:
品牌在小红书“种草”,流量究竟是不是个玄学?是不是像传闻中那样,更适合小品牌而不适合大品牌?小红书商业化这几年,有什么办法帮品牌更确定地实现转化?平台接下来有没有对品牌进一步利好的机制?
非常开心的是,这个月我有机会和小红书 CMO 之恒见了一面,她也很坦诚地和我交流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也是想从我理解的角度,把这次谈话的内容做个分享。
01、小红书曾经不想提“种草”
我发现在这 10 年当中,小红书有个不变的平台定位,就是一直在围绕 UGC 做生活社区。
在最开始,小红书靠用户分享海外购物、旅游等等经验起家,这时候还是以海外党为主,是一个圈地自萌的小众 APP。
然后用户渐渐多了,种草安利成了一种现象,有更多人在小红书上交流“怎么护肤、怎么化妆、怎么穿衣搭配”等等话题,小红书就这样变成了很多人眼里的“美妆社区”,经常被贴上女性垂类 APP 的标签。“种草”这个词也随着小红书的崛起出圈了。
再往后,小红书用户越来越多地分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不只是聊“女性如何变得更美”了,更多人关注“如何活得更好”。比如去年疫情期间不少用户进行信息共享,就通过小红书建立联系的。
也因为这样,很多人说小红书像“生活百科全书”。
而且这个生活社区从来都不缺有分享欲的用户。之恒告诉我,到现在,小红书上光是分享者就已经有超过 6900 万,创作者每天发布的有效笔记都有 300+ 万篇。
这么大体量的内容,换作其他平台多少会羡慕,但对小红书来说,他们高兴过,也一度觉得非常迷茫。
2020 年,小红书团队做了一次针对社区满意度的调研,不少用户反馈没有达到预期。那段时间,小红书也常常被推到风口浪尖。
那它是怎么扭转当时局面的呢?
回到平台的基因上去看。小红书从诞生那天起就吸引了普通用户、KOL、KOC、品牌,他们有内容有分享欲,且社区内容大量围绕产品和服务展开,形成了氛围良好的“土壤”。
换句话说,小红书用户反感的不是营销,而是不符合社区内容生态的营销——“种假草”伤害的是用户对社区的体验,这相当于动了平台的根基。
所以在 2021 年初,小红书发布了“真诚分享”的社区公约,严厉打击各种虚假种草行为,也在这两年陆陆续续推出一系列新规,打击“水下笔记”,规范品牌的商业行为,为的就是保护社区生态,保护用户“(被)种草”体验。
至于那些伪装的“种草”笔记,小红书一边优化算法,一边扩招人工审核,双管齐下进行内容过滤。
在这之后,外界体感也是非常明显的,不光是用户满意度渐渐回暖了,“真诚分享”的 UGC 也慢慢成为小红书内容的一大壁垒,“生活百科全书”的社区 APP 定位越来越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小红书还在和品牌的商业合作过程中,找到了“产品种草”这条最顺的路。
这里我问了之恒一个问题,品牌能被种草的不止是产品,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强调“产品种草”?之恒说,是因为他们观察到几个现象:
一方面,传统的 branding(品牌)和 EC(电商)之间存在一个可优化的空间,如果品牌广告一味地主打价值观,往往会显得不接地气,专注转化效果又只是“收割”。
以前品牌种草的思路常常被局限在社媒 campaign(活动),但比较常见的问题在于,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出一波“脉冲”式的声量,但缺乏持续的热度。可如果是纯 EC 投放,又缺乏品牌心智积累,一旦停止投放,交易就跟着停了。而持续的“产品种草”,恰恰可以把 branding 和 EC 串联起来。
另一方面,现在消费市场不再是供给驱动,而是需求驱动,一个细分赛道里有成百上千个品牌在卷,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这就变成了消费者到底怎么选的问题。
我很认同之恒说的一句话,产品承载着企业对消费者的爱心,而“营销的本质是传递产品的价值给消费者”,产品种草也是一脉相承,将这种价值传递给用户。很多 95 后、00 后消费的理由,正是在于产品背后的价值挖掘。
这样一来,逻辑就很通顺:在用户看来,小红书本身时时刻刻就在传递好产品的价值,那换成 B 端的思路,“产品种草”自然成为了商业化中的重要一环。
02、在“种草”问题上自洽后,小红书商业化做了这几件事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分析小红书的文章,一个朋友默默和我吐槽:除了有时候不太起量,其他都挺好的。。。
但我这次聊下来,感觉有点打破自己以往对小红书的固有印象,特别是小红书推“产品种草”的信号发出去之后,我觉得这对品牌来这里做营销有很多利好。
产品种草,其实就是产品营销,品牌把产品的价值传达给消费者。在此过程中,产品是那个“1”,营销则是后面无数个“0”。
小红书“产品种草”的商业化逻辑是,平台合作品牌,从产品决策链路往上游走,把 SPU level(标准化产品单元层级)的事情做得更精细,让品牌更清楚“在小红书,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消费者”,以及“在小红书,该用什么样的内容或方式把产品价值传递给消费者”。
至少从两年前开始,小红书商业化就在做关于“产品种草”的基建工作了。
在产品方面,小红书同时在迭代灵犀、蒲公英、聚光三大系统,覆盖了种草前后链路:
1、首先,“灵犀”根据赛道、受众、需求、口碑等维度打了许多标签,帮助品牌进行选品、口碑分析、卖点推荐及受众分析,这样品牌更容易发现细分赛道下的产品种草机会,也更便于复盘种草效果;
2、接着,品牌通过“蒲公英”系统,可以更稳定地找到真实种草内容;
3、而后,品牌可以借助“聚光”平台,提高种草投放效率
更深一步地,小红书也可以根据后台大数据洞察,接入品牌产品开发的前链路,双方进行产品共创。
在营销方面,小红书主要做的事是:用大数据推动放大一个个真实用户的影响力。
具体怎么做呢?这里我又要 cue 一下我写过很多次的「Babycare」了。
去年年初,Babycare 希望推出一款高端纸尿裤新品,但这个行业非常红海,品牌多、品类丰富,很多头部品牌都在这里布局,核心流量词长期被占,搜索 CPC(单次点击成本)居高不下,不太容易突破。
然后 Babycare 找到小红书,拉取平台母婴纸尿裤赛道数据一看,发现虽然赛道云集了很多头部品牌,但高端纸尿裤产品的检索量趋势一直在提升,这说明细分赛道的机会仍然存在。于是 Babycare 最终选择对标行业头部品牌,推出高端纸尿裤“花苞裤”。
从赛道机会反推出新品机会后,Babycare 还要解决产品宣传的问题。因为热门的行业词以及常规的母婴受众已经被占了,出价比较贵,他们甚至考虑过要不要只做信息流不做搜索。这时,小红书研究指出,“新生儿纸尿裤”市场需求量大,但内容供给小,可做为目标赛道击破,占领前置人群。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