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营是钱烧出来的,并不为过。
从学科的角度,运营是各类基础学科的综合,并辅以大量实践和创新尝试,因此绝无可能“教育”出好运营。
运营是新产业催生出来的岗位,它随行业变化之快,以及衡量之非标准化,以至于很难独立纳入正规的持续教育体系中。
与一般岗位相似的是,运营的成长也有“标准”,并高度依赖个人“天分”和际遇,而不同的是无可复制的成长历程和到达高度。
今天想闲聊运营的成长环(困)境和历程,如同人生指引一样,了解才能选择。
从课程的涵盖度就可以看出,这个专业的体系并不深厚,而是将技术、市场、物流和支付等原本不同的环节和专业结合在一起灌输,即使电商类公司也并不会特别青睐这个专业。
年前后,很多站长通过自学技术和网络营销成名、赚钱;门户网站和社区的运营也并非什么科班出身,而多为新闻媒体、市场营销或者对内容有兴趣的人;阿里巴巴的运营更是不限任何专业,自成培养体系。
所以当时去互联网公司也非主流之选,甚至跟父母解释不清楚。
2010年前后,还是PC时代,没有微博微信。大公司实习和校招是校园里“触网”的极少数方式之一,运营也只是侧耳旁听。逐步出现一些产品类书籍比如“结网”,案例也只是围绕BAT、网易、盛大的产品分析。加上这些公司的运营选拔之严,身边没有更多的声音引导。最终入网的运营,很大部分只是慕公司之名,或误打误撞而入。
2014年之后,学习环境极大拓宽,来自于多个方面:
1、移动社交和新媒体的发展,信息渠道增多,速度加快。比如关注各类行业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2、创业浪潮,实习机会增多,提前参与行业竞争和技能学习;
3、垂直招聘、垂直平台的发展,学习方式专业化,比如拉勾网、馒头商学院,以及诸多在线培训课程,社群分享等。
从校园环境的变化看,并非是校园本身的教育加深,而是行业发展反向渗透到校园,沉淀的知识输出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是好的前行。
但可怕的是,诸多创新企业因为发展需求而对校园的过分汲取,比如缺少培训体系的低端泛滥的实习岗位、灌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动机(刷单)等,会让很多学生缺少对行业和商业的敬畏,对机会不珍惜,甚至学业的荒废。
除了上述大周期的趋势外,还有小周期的影响,譬如今年的O2O项目倒闭潮,很多人被迫离职,包括应届毕业生,刚就业即失业;以及经过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大范围提高招聘门槛(3-5年),减少基础运营岗位的需求。
再谈谈要求的变化。大公司以及渡过早期发展的创业公司,很明显提高了社招要求,一个是年限的硬指标,另一个是资深的单一技能和案例。譬如招聘社一个3年以上社区运营专家,2013年之前并不难,而放在当下,似乎捉襟见肘。从这个角度看,这对运营意味着,最好不要乱跳槽,不要乱跨度!
生存的压力下,创业产品对运营的要求更显得急迫。可直接复制的运营经验、可直接导入的资源以及行业的经验等等。
这对运营通常意味着,最好选择一个持续的行业,有足够多和持续的事情做,而不是有肉就吃!
从自身品质而言,个性、短期利益是时代潮流的一部分,但抵不过商业需求的规律:品质、经验持续性、成长可塑性。
这是一个需要“天分”的工作,由你的“天分”驱动你的努力方向和程度。举个简单例子,在做用户运营的时候,你觉得用户的提问或回答都能最快响应,用户应该会很爽,会更加信赖产品,你就会每10分钟,5分钟去刷新动态,时时留意。反之,规范只能让你每天定时去查看回应,效果完全不同。
运营“天分”需要经验来孕育,归纳一下理解的几个成长阶段:
阶段一、规范处事
根据分配的事务和要求规范去完成。用几个不同岗位的一般要求来说明。
1、内容编辑运营,包括产品主题内容、社区内容和新媒体内容等多种。根据执行规范,每天固定时间节点完成目标数量的素材采集、内容发布,以及一定的数据跟踪分析。
2、用户的互动运营,通过话题、活动的方式保持活跃。根据执行规范,通常是保证周期内发起的话题数量,活动数量,用户互动的及时性平均时间要求等,并承担UGC数量,活动参与数的数据结果。
3、流量推广,包括免费流量优化、广告投放、地推等。根据执行规范,保证每天的投放费用,平均成本和流量目标,或是周期内的平均目标,以数据统计为导向。
除了中大型企业的精细分工和背景要求外,对运营而言,文案、策划等职能一般可以包含在上述智职能中,说到底,是基于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提供运营思路。如果没有好点子,只不过是因为案例知道少,用户了解不深入。
在这个成长阶段,目标有几个:彻底执行、优化方法拿到结果、积累学习(行业、案例、竞手、用户)。
那么如何在这一时期做得更好?有几点:
1、来龙去脉。了解所在业务线甚至是公司的运营体系,数据趋势和因果关系,弄清楚所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
2、信息获取。习惯搜集学习内容、行业和竞手动态;
3、反馈。提想法,提反馈,才能收到建议,才知道不足。
阶段二、PM分化
进阶的时期,有两个类似M和P的分化,第一种是成为基层的运营管理者,带领小团队完成特定职能的整体目标,并承担管理职责。
第二种是在单一领域技能上有更持续的积累。譬如做推广的,可以转而负责全部的推广相关职责,或继续研究操作广告投放,SEOASO等。
1、第一种情形,通常包括地推团队、新媒体多平台运营、流量推广等不同的管理职能。围绕目标达成,成为执行规范的制定者,监督执行过程,关注结果。
能力上需要对执行过程的所有环节都很熟悉,才能通过结果可以找出问题所在,以及优化方向。
在管理职责上,承上启下,是上级指令的充分理解和传达者,并将目标合理地分解到每个人所负责的事务上,并制定激励机制。
2、第二种进阶情形,经过初级运营的经验积累,争取到更大体量或不同类型的平台实践机会,比如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从辅助职能到核心业务,从PC经验到移动经验等。
通过多平台的沉淀,具备不同类型平台的经验,或者做出有代表性的案例。
阶段三、全局视野和掌控力
拥有更深厚资历的运营,一种是在单一行业或(大)平台沉淀多年,对项目的开展和流程熟悉,管理水平规范,有掌控力,做事会有条不紊,足够自信。
另一种则是在不同项目中滚打而来,经历过市场的洗礼,见过各种坑,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两类人各有优劣,相同的是,在面对所负责项目的时候,必须可以掌控一切。需要对竞手如数家珍,预判产品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运营策略,人才的需求,以及执行过程的监督。
从管理的角度,运营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清晰的衡量,标注了你要升到下一级需要做到的标准。
互联网市场的多变,让运营的职场之路很轻易被一次选择所改变。如果能更早的知悉成长的阶段,可以帮助更好的做选择,和完善知识体系。
1.执行与总结并重
明明做过很多事情,涉及很多运营面,但简历总结出来却是各种零碎的事务,能力体现立马降级。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弄清楚上文所述的“来龙去脉”,只是被动执行。
丰富运营的知识面,和周报,review制度就很有帮助。
2.表里不一
有些人觉得自己明明踏实做事,很投入工作,却得不到肯定。相信大多数的运营管理者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执行力强、积极性高、思维发散。
踏实做事不是默默做事,而是要让leader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反馈结果。有困难要提出来,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而不是等被催促的时候才告知困难。对数据结果要有追求,而非按照规范执行完成即可。
还有就是多提想法!多提想法!多提想法
3.关于离职求职
首先去了解运营的不同成长阶段,找到符合自己的成长方向,选择才有依据,而非有奶便是娘。
其次是对个人和公司现状的正确评估,所谓的“学不到东西,没有发挥空间”是一眼看破,还是能力不匹配,亦或是暂时不如意。
忠诚和隐忍也是一种品质。
用规范(流程、历史数据参考)来指导运营开展
用“天分”来主导运营优化
用结果来评价运营效果
用管理来衡量运营成长。
这便是“制造”运营的四大标准。
运营成长七分靠标准,三分靠际遇,虽千变万化,但可追踪溯源。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