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直接给大家几招:
第一招:如何提高邀约成功率?
我们在邀约参会的时候往往发现对方答应得好好的,就是不来。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路途远事情多,到场率能有一半就不错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可以这样,让工作人员在邀约的时候尽量确认细节。
工作人员:“某月某日下午您能来参加某某活动吗?”
邀约对象:“好的。”
很多邀请到这一步就结束了,把对方计入了“可以到场”的名单。注意,到这一步远远不够,要尽量跟对方确认细节。
工作人员:“请问您大概几点到?”“请问您做什么车过来?要不要我们来接您?”“您一个人过来还是两个人过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效应,也是一个思维模型叫“承诺一致”,指的是人们总有愿意完成自己的承诺的意愿,不想当一个失信的人。当我们问得更细,会让对方不自觉的做进一步思考,也就是让他更上心,仅仅回答“好的,我可以去”,就是一个顺嘴的应付,他经过对细节的思考之后再给出的承诺,在他的注意力里会自然地加大比重。承诺得越细致,到场的可能性就越高。
下次搞活动,要记得用这招哦!试试效果。
第二招:如何让活动现场显得很热闹?而不是总有人退场?
方法很简单:少摆一些座位。
如果我们邀约了500人,预计到场有300人,那么我们就只摆250个座位。
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故意让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就让他们在后面站着,一个会场有很多人站着在听课,就会让人觉得气场很热闹,在场的人都会互相觉得“这么多人来听啊,一定很精彩吧?”。
第二,也让原本有座位的人不敢离开,他会觉得一旦我起身离开了,其他人马上就会把我的座位占走了,可以大幅度降低离场率。
这个思维模型就叫“制造稀缺”。在我们《增长思维》一书里对这个思维模型有详细的介绍(本书可到京东购买)。
第三招:如何让现场高潮迭起,而不是气氛沉闷?
活动现场的气氛往往跟演讲者的表达天赋有关,一个有天赋的人你不用担心气氛沉闷。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天赋的,我们就需要一些标准化的动作来将活动气氛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之上,不至于让参会者太过烦躁。
有一类方法,是使用工具,比如现场所有人一起摇手机,根据手速来选择几个抽奖,可以快速把场内氛围带到一个高潮。
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方法不需要任何工具,非常简单,叫“哈啰-嗨”,我们会在台上跟听众们约定好,为了防止大家睡着,当演讲者在台上说“哈啰”的时候,所有听众一起回复“嗨”来叫醒睡觉者。
“哈啰——”
“嗨!”
“哈啰——”
“嗨!”
每当你觉得气氛开始沉闷的时候,都可以来一次,三秒钟就可以把气氛调动起来。
这时候我们应用的模型是“从众效应”,一定会有观众配合,其他观众也会跟着配合。
做好一个活动,有很多细节,以上给大家提供的几个小招数,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做活动的时候经常遇到的难题。
我们做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线条去设计:
1、内容线
2、情绪线
3、传播线
内容线:
无须讳言,绝大多数活动是为了做广告或者推销。但是如果内容全都是卖东西做广告,也会让用户很烦,下次就不来了。还是每次都要给用户一些“干货”,让他觉得哪怕你做了广告,我也有所收获。就像每天早上我都听罗振宇的十分钟“罗辑思维”,我明知道每一条他都在做广告,还是会听,因为每条语音他还是会讲一些干货,然后再推广其他的课程。如果纯粹推销,我才不去呢。
情绪线:
做活动不能说把想表达的说完了就算了,还要整体设计一场活动的情绪点,要有办法解决现场气氛沉闷的问题,像刚才教给大家的“哈啰-嗨”就是一个特别实用的小点子。
这类方法,一定要脱离个人天赋,设计成每个人都可以完成。这样才可以把活动营销这件事儿标准化、可复制。
另外,活动结束时候一定要做一个“终值体验”,也就是说,一定要让用户在情绪的高峰点离开,而不是在低潮点草草结束(见过大量的活动是这样的),这就是“峰终定律”,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念念不忘,他必有回响。
传播线:
活动本身也许不是目的。因为现场再多也来不了多少人,能影响的有限,成本还不低。所以传播一定要做起来,放大价值。甚至都可以说要做到“小活动,大传播”。
传播又分成两种,一种是现场传播,另外一种是媒体传播。
现场传播可以刺激大家转发,这个也可以设计成标准动作(SOP),在现场,观众其实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通常来讲,“金句”和“看起来很厉害的图”以及“自己的照片”最容易引发观众的转发。最简单的,现场邀请大家转发都可以。
媒体传播要复杂一些,因为需要我们至少要有一些媒体关系,将活动内容做成专访或者通稿,形成舆论效应。
活动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增长方式,它的“现场感”“仪式感”“亲进度”都是其他线上增长方式无法比拟的。需要精益求精的地方很多,今天先跟大家介绍几个实用的招数和基本的逻辑。
作者:增长研习社
来源:微信公众号:增长研习社(ID:prguanjia)
扫一扫 微信咨询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